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Posted by 暗斗明争网  on Apr 14, 2025   0 Comment
_0
_1
_2

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往期内容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深管同时在海道两端建起人工道连接桥生。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从上空俯瞰港珠奥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批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上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简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记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下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跃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5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航船多达4000余艘。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桃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道。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⑧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保护措施。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数量,由施工之初的约1400头,增加到了约1800头。

⑨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科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选文有删改)

5.港珠奥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6.文章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7.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全部”和“不论……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8.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请你再简要介绍一项能体现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工程项目。


 

参考答案


5.(1)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建成人工岛;(2)创造性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3)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建造,然后拼装成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④段的“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上形成人工岛”,⑤段的“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⑦段的“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道”几句分析整理即可。

6.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加以具体解释,使说明对象“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概念清晰、通俗易懂。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深管同时在海道两端建起人工道连接桥生”运用的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即”就是作诠释说明方法的标志性语言。具体地解释上文的说明对象即“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

7.“不论……都”对“全部”进行进一步的限制,表明桥梁的大大小小部分,全部使用“搭积木”方式完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原句为“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道。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从句意考虑,“不论……都……”限制了“全部”,目的是强调桥梁的所有部分,都是靠“搭积木”的方式完成的。“不论……都……”是起强调作用的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8.C919大型客机采用先进气动布局和新一代超临界机翼等先进气动力设计技术、结构设计技术和较大比例的先进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采用先进的电传操纵和主动控制技术,提高飞机综合性能,改善人为因素和舒适性,采用先进客舱综合设计技术,提高客舱舒适性;采用先进的维修理论、技术和方法,降低维修成本。

【解析】题干要求再简要介绍一项能体现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工程项目。这是考查考生对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了解。此题答案比较开放,只要能答出近几年我国重大的科技创新项目并加以介绍即可。当然在介绍其中的“科技密码”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说明性文本阅读相关文体知识


1. 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如《中国石拱桥》是以中国的石拱桥为说明对象的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如《大自然的语言》是以物候学为说明对象的事理说明文。


按说明语言分


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如《中国石拱桥》运用大量数据对说明对象做了客观的说明。

生动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如《大雁归来》以拟人化的笔法描写大雁,知识性、抒情性和思想性完美结合,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说明对象及特征


说明对象


定义: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判断方法:

①看题目。如《苏州园林》的标题正是它的说明对象。

②抓首括句或中心句。如《梦回繁华》第1段最后一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点明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特征


定义: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辨析方法:

①从标题着眼。看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

②抓关键句。如《中国石拱桥》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即反映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③从分析材料入手。逐段分析材料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些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总结。如《中国石拱桥》写卢沟桥时这样写:“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特征:结构坚固)


3.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标志词

①朝代、年份:从古到今,从今到古;

②季节:从春到冬;

③一天:从早到晚。

说明对象

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工序流程,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生物成长等。

举例

《中国石拱桥》中,作者列举我国石拱桥的先后顺序是: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长虹大桥(1961年)。这是由古到今,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发展,感受其历史悠久的特点。


空间顺序


标志词:

(方位词)东南西北、上到下、左到右、远到近等。

说明对象:

一般用于说明静止的事物,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说明。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景点或具体物品。

举例:

《梦回繁华》中对《清明上河图》画面主体内容的介绍就采用了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将画作切分为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顺序依次进行说明。


逻辑顺序(2014桂林)


标志词:

首先、其次、再次、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等。

说明对象: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

形式及举例:

①由现象到本质。

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思路是: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就是典型的逻辑顺序。

②由主要到次要。

如《苏州园林》一文第③~⑥段紧扣第②段的四个“讲究”,介绍了苏州园林设计和建造方面的主要特点,而第⑦~⑨段则说明苏州园林不大被人注意的角落及局部的特点。按照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不仅使文章脉络清晰,而且重点突出。

③由概括到具体。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然后概括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继而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征和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④由浅入深。

如《梦回繁华》中介绍《清明上河图》,作者先说画作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⑤其他:

由原因到结果、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由特点到用途、由一般到特殊等。


4.说明文的结构类型


1

总分式


总—分: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结构安排。


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四个主要角度和三个次要角度逐一加以说明:


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和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就能全面把握苏州园林的特色。


总—分—总:事理说明文多用“总—分—总”式。


如《你了解太阳吗?》第①段总体介绍太阳的概况;第②~⑧段介绍太阳的内部结构和大气结构;第⑨10(○)段说明太阳是有寿命的。


2

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逻辑顺序的说明文。


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从物候现象到物候规律的认知过程是典型的从现象到本质的层层递进式结构。


3

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如《苏州园林》中对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介绍,采用了并列式结构。


5. 说明方法及作用


1

列数字


特点:用具体数字具体说明某事物或物体的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判断标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注意与年代区别)。


作用:科学、准确地说明事物的大小、长短、多少等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举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国石拱桥》)


2

下定义


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某一概念的内涵做规定性的说明。


判断标志:“……是……”“这就是……”“……叫(作)……”等判断句式。


作用: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举例: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大自然的语言》)


3

作诠释


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判断标志: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


作用:具体解释说明了……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文通俗易懂。


举例: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蝉》)

4

作比较


特点: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其中某一事物的特征。


判断标志:比、而、较之、和……不同、相对于……


作用: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鲜明、深刻。


举例: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苏州园林》)


5

举例子


特点:列举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解释抽象的道理或深奥的科学知识。


判断标志:例如、比如、譬如、据说……


作用:通过列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举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中国石拱桥》)


6

打比方


特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文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判断标志:像、好像、仿佛、像……似的、当作……、好比……一样……


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

7

摹状貌


特点: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判断标志: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摹。


作用: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举例: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8

分类别


特点: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判断标志:一类(种)……一类(种)……;(一)(二)(三);首先、其次、然后;……有几类(种)。

作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举例:《中国石拱桥》中写赵州桥的特点:(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


9

引资料


特点:为了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言警句等进行说明。


判断标志:名言诗文、新闻报道、轶闻趣事等各类资料。


作用:

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的事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③引用诗句:该诗句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举例: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中国石拱桥》)



免责声明:转自网络,本公众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欢迎扫码关注快乐语文天地


读书三境界: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

腹有诗书气自华






0 Comments

  1. avatar
    Xio AltenwerthMarch 2, 2025 23:44

    详细的立场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2. avatar
    Tod GrahamMarch 3, 2025 03:28

    精彩的分析逻辑,非常的实用。

  3. avatar
    Pasquale GaylordMarch 7, 2025 16:13

    精彩的分析内容,非常的引人入胜。

  4. avatar
    Solon SchillerMarch 14, 2025 06:55

    新颖的立场论证,让我受益匪浅。

  5. avatar
    Cydney LindgrenApril 3, 2025 23:23

    深刻的创新性内容,让我受益匪浅。

  6. avatar
    Abdullah NicolasApril 5, 2025 03:35

    详细的主题和立场结论,非常的实用!

Leave Comment


^ Back to Top